串連
自由工作者與地方產業,共振與溝通的管道

職人館

「我喜歡將色調調到這個程度,對我來說才是完整。」植物染之於鄭致廷是有非凡意義的,「這個程度」意味著多種顏色的糅雜。她常以藍染為基底,...

張卉君,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前執行長、海洋倡議者⋯⋯這些都是她過去為人所知的身份。曾經奔赴一場場會議或抗議現場,為環境和動物福祉振臂疾呼;...

「我是一個非典型器作家」,是張靚妤的自介。她的非典型有很多定義,包含她作陶但非科班,一身的技能都是自學而來。她也是非典型的花蓮人,...

2020年才脫離往返臺北的兩地居狀態,正式移居花蓮的蕭秩瑄,算是花蓮的新移民,但她從未給自己設限,挑戰的領域和她移動幅度一樣大;你會在萬榮紅葉部落的礦場、...

吳翠的陶作總帶有野放氣息與質樸手感,讓人不自覺地靜下來,想聽清作品的低語,因為她將生命中體驗到的、想述說的,都放進作品中了。從溪邊撿拾喜歡的葉子,...

每年夏天的盛事「東海岸大地藝術節」,是楊正字這幾年的工作重心。從網站到邀請卡、宣傳旗幟到亮眼海報都在守備範圍。不同媒材、相同的卻是必須擅於溝通,...

無心插柳柳成蔭,希柏市集創辦人Lulu以植物搭配老物件,在花蓮打造出人氣市集後,開始有不同公家單位找上門,希望借助她的美學專長,舉辦各種活動與展覽。...

她是一位文字工作者,亦是歌手,同時也為NGO進行活動企劃、為政府單位執行公民審議,還順道經營民宿。作為超斜槓工作者,對小海來說,所有她在做的事情,...

2022年春季走進花蓮石雕博物館的人,恐怕都會被眼前用嶄新美感詮釋傳統玫瑰石的展覽感到驚艷。 從展廳門口巨幅掛布到色票巧思的解說牌,全都來自石全親手打造...

婉琪的書寫,經常是一場溫暖而堅定的戰鬥。新聞系出身的她,曾擔任報社記者多年,在台北居住將近十年後,因渴望更親近自然與土地而搬到花蓮。兩年後更直接辭職,...

「我在誠品書店工作時,一個人執行「閱讀分享計畫」,面對全台灣募書,所以開始學會專案管理和統籌。」「當時也有文宣品產出的需求,很多收書的單位很有趣,...

「以前會因為別人稱讚我的作品而開心,但後來我發現了另一種雙倍快樂。」「我們鄉下有些小農產品很不錯,但包裝和視覺效果不夠好就沒被注意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