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氣候決定植物的開花時間,自由工作者的節奏與靈感,也需要一個合適的公共環境來滋養。這也是為什麼我們想要在這一期的電子報,談一件平常不太被放在自由工作討論裡的事情——公共制度與政治參與。你可能會想:「自由就是我想專心做自己的事而已呀!」。但事實是,我們之所以能「專心做自己的事」,是因為有一整套制度與公共基礎在背後支撐著你。
電子報
2025 年 06 月 17 日
近幾年,台灣各地大大小小的市集如雨後春筍般冒出。市集不再只是「擺攤賣東西」,而成了一種新的文化聚會形式,也成為許多人在日常裡最期待的生活片段。這背後,其實反映了我們對「連結」的渴望。當生活越來越依賴網路,購物也越來越變成一鍵完成。人們開始懷念那種可以面對面交換故事、感受手作溫度的互動。市集正好提供了這樣的空間:它讓人從平台退一步,回到街道與眼神之間。也讓那些不是主流品牌的創作,有一個被看見的可能。
2025 年 06 月 02 日
在東部,當你踏上一條往山裡的路、或沿著溪口望向海的方向,所見風景與島嶼其他地方,截然不同。這裡的非都市土地比例高達九成,山林與農地構成生活日常。物種豐富、地形多變,從高山雲霧到河海濕地,萬物生長其中。加上對外交通不易,花東不像台灣其他區域那樣快速都市化,而是發展出自己的節奏與空間尺度,保留了更多動植物們恣意生長的完整棲地。
2025 年 05 月 22 日
對自由工作者來說,真正重要的資源常常來自「人」本身。可能是一個對你有共鳴的人,一個幫你指出盲點的朋友,一個未來的合作對象?或者,只是一個在現場靜靜聽你說完的人。
2025 年 05 月 07 日
春天結束了。四月像是一場長長的伸展,氣溫還未炙熱,空氣中已有夏天要來的預告。衣櫃裡長袖和短袖仍混在一起,像是生活與工作未明的界線。鬆動著,正在鬆動著了,等待調整。自由小聚也在這樣的時節裡,重新出發
2025 年 05 月 07 日
工作,從來不只是經濟來源,更是我們在世界上的行動方式。有些人熱愛組織感,享受明確的規則、明確的方向與清楚的晉升階梯;有些人則更喜歡在沒有框架的空間裡自己摸索邊界,自己設立目標與節奏。如果你更偏好團隊合作、需要外部結構來推動自己,那麼在公司上班或許更能帶給你成就感與穩定。如果你更享受獨處與內在節奏,更願意為了自由承擔多一點責任與不確定,那麼接案或許會讓你更接近理想生活。
2025 年 04 月 08 日
你說愛
像危崖一朵花
要去
要去
有點害怕
也要攀過去
《危崖有花》吳音寧
自由是什麼?就像愛一樣。你可以在心中想像一百次、練習一百次,但只有真正實踐了,才會發現自己在愛的技藝上,如此笨拙。於是你放棄,或選擇堅持。直到愛第一百次,直到明瞭愛不只是華麗與豐滿,也有憂慮與無常。你說自由就像危崖一朵花,要去要去,有點害怕也要攀過去。
2025 年 03 月 29 日
這一季自由小聚命名為雲端與田野,正是因為生活在花蓮,自由工作者串接起看不見的創意與眼前看得見的山海空間。尤其離開熱絡北花蓮走向中南區,聚落更分散、社會樣貌更單純,空間馳放與人際緊密的鄉村特點,為自由工作者帶來挑戰,也帶來契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