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連
自由工作者與地方產業,共振與溝通的管道

職人館

婉琪的書寫,經常是一場溫暖而堅定的戰鬥。新聞系出身的她,曾擔任報社記者多年,在台北居住將近十年後,因渴望更親近自然與土地而搬到花蓮。兩年後更直接辭職,...

「我在誠品書店工作時,一個人執行「閱讀分享計畫」,面對全台灣募書,所以開始學會專案管理和統籌。」「當時也有文宣品產出的需求,很多收書的單位很有趣,...

「以前會因為別人稱讚我的作品而開心,但後來我發現了另一種雙倍快樂。」「我們鄉下有些小農產品很不錯,但包裝和視覺效果不夠好就沒被注意到。...

「很多人以為主持就是拿起麥克風會說話,但那是其次,真正重要的是你怎麼看待事情。」林清盛的名字或許不為人熟悉,但他獨特的聲線和精準詮釋,...

軟體工程師張書榜寫了「我先幫你存」的 app,每當女兒收到紅包就跟她一起登記起來,想要買東西時,就拿出 app 跟她討論錢剩多少、花掉之後的影響。 「...

原本在高雄美濃經營「有塊田」的莊傳芬,去年四月回到她當時念大學的花蓮後,開始嘗試著半農半接案的生活。莊傳芬笑說,自己因為對許多事物都抱持著高度熱情,...

插畫家徐慧雯結婚後辭去北部國小美術代理老師與畫室工作,一切歸零來到花蓮。喜歡創作與教小朋友畫畫的她,從2019年開始過著接案和在社區裡當繪畫家教的生活。...

「我很喜歡聽別人說話,了解別人的想法。」「所以關於作品的各種回饋都好,這樣我才可以進一步思考,重新構思。」 有人形容黃薪蓉(瑪蛋)的作品可親、...

紀錄片《陪我一起長大》訴說一群居住在富世部落山腳下的孩子們,返鄉青年不僅成為了他們的足球教練,也成為生命教練教他們如何面對生活中的逆境,不要被困難打敗。...

「攝影,是我與花蓮產生連結的方式。」靜好寫真工作室攝影師林彥劭,早年對於花蓮的印象只有環島時經過。直到他在萬榮鄉公所當替代役,...

本名白欽源的生態攝影師魯夫,為了尋覓神出鬼沒、台灣第二大貓頭鷹褐林鴞的畫面,會在中海拔的山上待一整夜。在他的眼中,只要對世界擁有著足夠的好奇心,「...

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最鍾愛的一句話被寫成文字時,是什麼樣子? 允文常常這樣想,她總是把喜歡的句子一字字寫在紙片上。「寫字這件事其實就像繪畫,硬筆軟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