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連
自由工作者與地方產業,共振與溝通的管道

畫畫不是創作,是生活的呼吸

文・莊傳芬/圖・林安雲

Nemo是依著「心流」而畫的。畫過無數鯨豚的她這樣形容創作的瞬間:「某一刻有個畫面會在心裡突然浮現,那像是來自內心的一股能量,我就跟著那個感覺把它描繪出來。」有時是腦海裡忽然跳出一隻鯨魚,有時是在走進森林時,感覺整個人被自然包覆。當那個時刻來臨,只要順著那道湧出的能量,就能畫出心中所見、心裡所想。

住在花蓮,經日與動物、山林、海洋為伍,Nemo的靈感來源,幾乎都與自然有關。她說自己是一位容易受天氣影響的人,天氣好陽光好的時候,就能感覺到自己充滿力量,許多小點子也能自然湧現。但是對她來說,繪畫不是創作,也不是捕捉瞬間的靈光,而是與它們長時間相處的結果。 比起創作,她更常說自己只是開心的畫畫。

以「有獸的睡眠時光」為品牌名,說的是她每日可創作的時間。作為母親,日常時間與孩子們的節奏緊密連動著,經常陪伴孩子在自然裡盡情感受探索;作為創作者,在孩子們入睡、夜色靜謐的時候,那些白日堆疊的想法悄悄在腦海中浮現,在手中創造成形。

除了繪畫,絹印是Nemo選擇與世界對話的另一種方式。數年前參與寫寫字採編學堂時,她發現自己能夠透過繪畫的方式,參與《海有島人》這本書的內容創作,後來基於市集擺攤需求,她將裡頭海洋相關的圖案做成版畫,再轉以絹印呈現,意外成為攤位上最吸睛的焦點。

現在Nemo的作品,也漸漸在多種形式上開枝散葉,與生活交織在一起。布面、窗簾、提包……透過巧妙的絹印技法,她親手繪製的圖樣立即成為物件上最美麗的妝點。曾有朋友邀請她設計家中的窗簾,她會親自走訪現場、觀察屋內的光線與氛圍,再從中找出可以呼應的畫面,讓作品與空間之間產生對話。

曾經擔任黑潮海洋文教基金會海上解說員的她,對於創作材料帶來的環境影響也深有自覺,傳統絹印多使用塑膠透明片作為製絹版的耗材,她正努力嘗試以更友善環境的方式進行創作,如素材重複使用、選擇相對環保的顏料等。

談到未來發展,Nemo表示雖然近幾年品牌主要以絹印作品為人所知,但她也希望可以嘗試更多,從平面設計至空間設計,她對這些可能性持開放態度,只要能夠貼近生活、延伸日常感,她都願意試試,以一種安靜但堅定的方式,把感受化為圖像,把生活轉化成藝術。
 

職人│ Nemo
專長│ 絹印創作 / 插畫
作品│

有獸的睡眠時光 Beast’s nap time粉專:https://www.facebook.com/Beastsnaptime?locale=zh_T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