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連
自由工作者與地方產業,共振與溝通的管道
成為愛的化身

止步,調整呼吸,放鬆身體,在森林中,邱怡華引導大家凝視一棵樹,想像自己的手是枝芽,腳是樹幹,敞開身體感受樹的姿態;若想靠近觸碰,也需躬身等待樹的首肯,靜靜觀察五分鐘後,再落筆描繪。
邱怡華融合了數十年藝術教育與療癒的生命經驗,將宇宙合一意識不著痕跡地帶入課程;她引導你深觀一片葉一朵花,看見陽光、空氣、水,再照見群樹的庇護、母土的滋養,人類只是大地畫布的一個元素,無法獨立存在,與宇宙星辰緊密相連,相互依存。
「我降臨到這個世界,不是因為我遇到好老師、好學校、好的阿南達瑪迦,才變成一個很棒的人。宇宙安排各種方式告訴我我不匱乏,我本來就很棒!」邱怡華徐徐地說,但她不是一開始就懂得這個道理。
國小畢業就被送往美國當小留學生,生命中少不了孤獨無助與自我懷疑,但命運之流帶她念藝術碩士、修習教育學分,學習西方向外開拓與創新的精神,在14年後回到臺灣,更修習了東方向內探索與實修的方法。其中,持續鍛鍊的是阿南達瑪迦的修行法門——結合瑜珈修行與社會服務的靈性修持組織,豐厚了她的世界觀,還發現若把身體與靈魂的關係梳理清楚,可以幫助她更理解學生的身心狀態。
邱怡華的教學生涯是先從臺北的高中美術老師開始,後來移居花蓮,在東華附小擔任輔導室陪伴畫畫老師。而美國教育注重的尊重和傾聽,讓她的教育風格更添療癒性。漸漸地,邱怡華的教學職涯聚焦為「純藝術教育」及「藝術療癒」兩大範疇。
她坦言天生內建「愛學生基因」,「為了在教學時讓學生沉浸在愛中,所以我不能變差。」她自我約束,不熬夜追劇 ,對零食忌口,以確保教學品質和維持悅耳的聲音。她認為愛是一切事物運行的核心,惟有以身作則,成為愛的化身,才能說服學生一同去愛。
由於十分關心環境污染問題,因此邱怡華於2006年創立「布布貼心」環保布衛生棉,倡議女性與地球共好的自我照顧方式。近幾年,邱怡華也因生命逐漸朝向女人間的滋養與護持,開始愛上帶領「女人圈」[1],藉由帶入儀式,讓女人們放下纏繞難安的思緒,回歸感受身心靈,清醒地看見自己多好多美!「每個人天生就能無私地愛人、愛植物和礦物,只是我們遺失了這個能力。」於是邱怡華不懈地在教學時提醒,重拾愛的能力的重要性。
身為資深自由工作者,邱怡華以自身經驗給出宏觀的建議:「路燈會亮、水龍頭有水,都是因為有許多人默默成就你的生活。自由職人也許容易失去方向,所以一定要有社會意識,要建構自己的宇宙觀,放下小我,確保生存無虞後,做的每一件事都要對靈魂有益。」
相信自己是寬廣的,相信宇宙會照顧你,然後耐心等待,這是邱怡華送給世界的肺腑之言,「因為愛無所不在,而自由,來自於愛。」
[1] 遠古世界,女人們會固定聚會(可能是依照月亮盈缺虧每月一次),彼此圍圏傾訴,互相支持,藉以找回屬於女性的自我意識及原初力量。
092191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