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連
自由工作者與地方產業,共振與溝通的管道
找到執行法則,就能接受任何挑戰
2020年才脫離往返臺北的兩地居狀態,正式移居花蓮的蕭秩瑄,算是花蓮的新移民,但她從未給自己設限,挑戰的領域和她移動幅度一樣大;你會在萬榮紅葉部落的礦場、豐濱港口部落的海邊、或光復馬太鞍的書屋中,看到她奔赴的身影。多工的她一手持相機紀錄、一手執筆企劃,還能搜集單據核銷、臨危授命支援活動⋯⋯她擔任過藝術行政、活動執行,甚至採訪撰稿,既是藝術家身邊強大的助手,也是策展人堅實的夥伴。
世新大學廣電系畢業後,那時的蕭秩瑄還在摸索未來之路,但同窗好友卻已立定志向,返回太巴塱部落的家鄉服務了。「那時候畢業還不到一個月,我就被她騙來幫忙一個營隊,然後就被她放生在花蓮了。」看似抱怨,但蕭秩瑄卻有意外的收獲,她認識了一群願意為部落付出的朋友,改變了她人生道路的選擇——她想要留在花蓮。
「這些都是新的文化衝擊,會讓你想留在這裡,去理解原住民怎麼生活。」動了念,緣份就來了,她被轉介為藝術家林介文的助理,參與戶外裝置策展計畫「裹山」,這是她從未想過的改變。自認當年看不太懂白盒子中的現代藝術,卻因「裹山」與原住民藝術產業接上線,自此踏上藝術行政之路,愛上了藝術策展,也愛上共同成就的這群人。
「我會試圖了解藝術家每一個決定背後的原因,或作品想要傳達的故事,策展人又是如何思考展覽的構成。」擅長換位思考的蕭秩瑄,練習站在對方的肩膀看世界,為了理解林介文織女的思路,她還去學了織布!
對她來說,藝術行政和她學生時代常做的製片工作,有高度的同質性:除了要照顧人照顧器材,大小雜事一肩扛之外,還要能文能武,掌握搏感情與談判協調的能力;所以從學生時代就身經百戰、擔任跨校大型營隊的行政統籌,蕭秩瑄的完美主義性格,一路延續到花蓮的工作,卻因認識這群原民朋友,教會她放慢腳步,珍惜當下,「他們構成了我現在看世界的思考方式。」
現階段的她,專注於找到一以貫之的核心執行法則,不管任何工作,都能套用這個「Bible」來運作;這讓她有自信處在隨時接受挑戰的狀態,也知道哪裡可以補強。蕭秩瑄善於在高遠信念和瑣碎細節之間,找到平衡,她像是一塊超強吸力的海綿,願意在喜愛的文化藝術領域,持續敞開與學習。
藝術行政
2024 書流花蓮創新書市
2023 Makotaay 生態藝術村駐村創作營
2023 晒布行動 Weaver Web
2022 零碎時間-親密。左腳。原地跳舞
2022 Palafang花蓮跳浪藝術節
2021 裹山
執行製片
《Ndaan Mpmaduk 入山》紀錄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