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連
自由工作者與地方產業,共振與溝通的管道

與動植物搏感情,耐心等待故事發生

文・游婉琪/圖・林靜怡

本名白欽源的生態攝影師魯夫,為了尋覓神出鬼沒、台灣第二大貓頭鷹褐林鴞的畫面,會在中海拔的山上待一整夜。在他的眼中,只要對世界擁有著足夠的好奇心,「攝影永遠不會讓人無聊」。

和其他類型的攝影不同,專攻生態攝影的魯夫表示,生態攝影不是今天接了案子就去拍,畢竟動物行為不像一場流程規劃好的活動,可以設定出人類想要的畫面。若想記錄水鹿、台灣野山羊、黑熊,就必須背負著二三十公斤的重裝,翻越牠們曾走過的獸徑與峭壁,在山林浸潤足夠天數,感受相同的線索,才能逼近牠們的世界。除了考驗著攝影技巧和體能外,還得要有足夠的運氣,理想的畫面才能降臨。

魯夫曾在美國國家檔案館工作,蒐集台灣和中國解密的第一手史料,透過拍攝掃描的方式做成資料庫;疫情爆發後他回到花蓮,開始接案的工作型態,多以雜誌攝影寫作、講座、生態課程及野外生態調查為主。

大學時對攝影產生興趣,當時用的數位相機只有兩百萬畫素,還是跟系上學長借來的,直到研究所,他才開始擁有自己的數位單眼,至今投身攝影已十二年。對魯夫而言,生態攝影既是工作也是樂趣,他以鏡頭和動物對話,試著以畫面呈現動物在環境裡頭的關聯。如他拍攝路邊的野狗,不單只拍攝狗本身,更希望能傳遞野狗對原生環境所產生的衝擊。

「同樣一隻鳥可以有很多種拍法」隨著攝影器材和技術的進步,魯夫觀察,越來越多生態攝影師容易把拍攝重點放在器材和技術上。但比起高檔器材,攝影者的觀點更重要,特別在生態攝影上,照片反映出攝影師對環境的關懷與連結,這才是最動人的故事。

到處跑做野外調查的魯夫,接案類型以攝影為主、文字為輔,另也會帶生態旅遊團、暑期營隊,以及不定期的演講邀約。未來希望能有機會挑戰採訪攝影,用影像帶給閱聽人不一樣的觀點。

職人│ 白欽源(魯夫)
專長│ 平面攝影 / 採訪撰稿
聯絡│

信箱:alexwhite521@gmail.com臉書:​​白魯夫

作品│

IG:pai_wildlife_0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