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No.10|好城市需要有好的第三空間,書店可以是!

#書流北區走讀側記
3/2(日)
|走讀No.10|好城市需要有好的第三空間,書店可以是! 
|引 ​ 路 ​ 人|董淨瑋
|文字記錄|徐子晴
|攝影紀錄|吳崇閣
★閱讀書籍★《地味手帖NO.03秘密據點》,地味手帖

在生活當中,每個人都有自己背負的角色,而第三空間的存在,讓我們可以有機會抽離和轉換角度去觀看自身。講師董淨瑋在開頭的簡報裡,向我們闡述了她認為城市中的第三空間應具備的各種特質。

「首先它需要是『是一個中立地帶』,被具備著『包容力,人人平等』,在這個場域裡面,『對話是主要的活動』,並且它也是『低調、平等』的。第三空間對人所造成的影響,是生活層面的,讓你對環境保有新鮮感、對事情看見不同的觀點、成為精神的滋補品,也會擴展出新的朋友群。」

而今日我們所走訪的這些獨立書店,就符合以上的特色。帶著這些認識,我們出動前往這些隱身市區,改變了城市空間的獨立書店。

位於咖啡店二樓的雨樵懶人書店,是在2017年開立的,店內最特別的莫過於書架旁許多的椅子。「小時候去書店都是站著,想要看書都要站很久,就下定決心之後自己開書店一定要擺很多椅子。」店長笑著說。

雨樵書店希望營造出有溫度的氛圍,能讓到訪的人感覺賓至如歸。店內甚至有一把舒適的沙發椅,鼓勵大家來此看書休息。

「雨樵是我之前病人的筆名,過去我們一起有過開書店的夢,後來他病逝了,我是徵求他家人的同意,才用了這個名字。」名字裡的期許和心願,安靜的落在書店的每個角落,陽光似水。

接著我們走到了位於三樓的更加隱蔽的小書店——小隱藝文空間,店主慧貞是退休的教職人員,小小的空間裡,卻處處充滿著她對書店的經營與巧思,「我覺得每個會走上來的人都是很有勇氣的。」她開玩笑地說。

她曾經的夢想是擔任兒童圖書館的館員,後來圖書館結束營業,一直到小隱地出現,又開始與圖書空間連結。

「這裡沒有賣書,這些書都是我的寶貝。」她如數家珍地介紹,書分門別類的名稱令人忍不住會心一笑,舉凡店長的荒島之書、本周的值星書等等,她為這一本本的書找到位置。店裡也有一項特別的服務是代人寫書信。這是她從《山茶花文具店》一書中獲得的靈感,也是她與更多人連結和交流的管道。

「我希望以後這裡還可以是東漂青年的服務站,可以有更多人來使用這個空間。」她充滿著期待地說。

最後我們來到了位於街角的時光二手書店,由店長小美向我們介紹書店的經營與她在其中的體悟,她講起許多曾經遇過的有趣故事,比方說遇到葬儀社或是瓦斯行大哥來買書;一個阿伯常常只用一個塑膠袋當包包用,卻會收藏很多醫療書和絕版書,或是有客人曾經把自己寫的詩集偷偷放進店裡,這些有點荒謬又溫馨的小故事,點點滴滴成為了日常,也讓書店更加走進在地人的生活。

「有時候,居民遇到一些問題困難也會來聊聊天。覺得自己也在經營書店的時候學到了很多。」小美笑著說,這些深耕在地的互動都讓這間書店的存在被賦予更多不同的意義。作為一個開放交流與討論的第三空間,書店可以是任何一種立場與形象,空間裡承載著的除了記憶更有著辯證、反覆思考的軌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