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讀No.3|溝仔尾裡的戲與生活--老戲院與舊故事

#書流北區走讀側記
  12/22(日)
|走讀No.3|溝仔尾裡的戲與生活--老戲院與舊故事 
|引  路  人|張志宏
|文字紀錄|林清盛
|攝影紀錄|吳崇閣
★閱讀書籍★《看得見的記憶:二十二部電影裡的百年臺灣電影》
鐵道文化園區的大樹下,停靠一輛白色貨車,行動電影車「花鐵號」,像天使打開翅膀,展現超大螢幕,引路人張志宏開始帶大家出發前,先放花蓮珍貴的舊影像,其中包括劉必稼年輕時受訪的片段,我們較熟悉的應該是已故中研院研究員胡台麗後來拍的《石頭夢》,畫面裡已年邁的劉必稼。張志宏說出他為何推薦《看得見的記憶:二十二部電影裡的百年臺灣電影》,與這段故事有關。

關於夢,電影的出現與投影出的影像都如夢,將人生如夢幻化為影片,而電影院就是看見夢的場域。一行人跟著張志宏,逐一穿梭過去花蓮電影院最興盛的舊城區,天祥、第一、豪華等戲院在哪?而在成功街的民宅也曾是鮮少人知的文山戲院的所在,當時如何繁華鼎盛,路窄人擠,是現在的花蓮人無法想像的時代。期間,參加走讀的朋友們,也聊起電影旁曾有寄送機車服務,哪家戲院後來專門放映成人片。時光與回憶在步履間流淌。

從過往的電影院,走回花蓮鐵道文化園區,也不忘來到日治老房整修而成的鐵道電影院,專門放映商業電影院不會上映的好電影。參加者最後回到大樹下,圍成一圈,分享自己帶來的書,如:一位剛搬來兩個月的,推薦《南方寂寞鐵道》,移居花蓮才兩個月的她已發現,因地幅狹長,北上路途又遙遠,火車悄然佔據東海岸人民許多時間,而花蓮人常不自知。走讀串起的不只是與電影的關係,也透過閱讀連結過往的事跡。

參與民眾分享書單:
《葉子鳥》作者:孫晴峰, 繪者: 睡眼,信誼基金出版社
《小貓法蘭基》作者: 約亨・古奇, 馬克西姆・萊奧,出版社:悅知文化
《看得見的記憶:二十二部電影裡的百年臺灣電影史》春山出版
《南方澳大戲院興亡史》作者: 邱坤良,印刻出版社
《國家地理雜誌百年攝影經典》作者: 莉雅.賓達威瓦,出版社:大石國際文化
《重返邊城》作者:張愛玲,皇冠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