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風格自由擁抱想像力
╲來編集吧!串起讓花蓮發光的人事物行動╱

文/陳怡珊
✨ 上週末在 #光之島青聚點 的課堂上,我們被一場對談深深打動——
玉萍和淨瑋,聊著「刊物如何從資訊編輯,走向關係編輯」。
談的不只是編輯技巧,更是編輯的溫度。
「資訊會過期,但關係會留下。」
這句話,讓我們重新思考地方刊物的角色:
從不是單純介紹好吃好玩,而是作為一條 #讓人願意靠近地方 的橋。
曾主編《地味手帖》和《誌村鑑》的淨瑋,也分享了她的轉變。
一開始,她專注於收集資料;但後來發現,真正打動人的從來不是資訊,而是人的故事。
「我們其實不是在做一本刊物,而是在建立一段段關係。」
她這麼說。
巡田、聽故事、陪伴——那些細水長流的時刻,才是地方感真正的源頭。
而這堂課,也讓我們理解,「地方行動」,不只是發聲, #更是一種互相傾聽與靠近的練習 。
---
課程名稱|
4/19|微觀——花蓮其實很愛表達地方刊物
4/20|宏觀——地方刊物沒有這麼嚴肅
學員這樣說——
「講師分享許多案例可供參考,讓我對地方刊物有更立體的認識。」
「第一次這麼近距離看到編輯檯的工作狀態,很真實、很有感。」
「課程讓我了解不同地方刊物的個性與特色,原來地方也能這麼有創意地說故事。」
「最有幫助的,是田調與內容編輯的實作練習,感覺就像真的進入了地方的脈絡中。」
「我本來以為地方刊物是紙本工具,沒想到它是一種與人連結的方式,是關係的編輯。」
課後回饋 摘要:
✅ 多數學員對課程表示「非常滿意」,沒有明顯負評
✅ 多數學員為首次接觸,但仍給予高度肯定
✅ 顯示課程設計具吸引力,表示課程設計與現場品質具說服力。
---
想了解地方如何說出自己的故事?
想和一群關懷土地的人一起編輯?
歡迎持續關注我們的在地課程
來編集吧!串起讓花蓮發光的人事物行動計畫
指導單位|教育部青年發展署
計畫名稱|青聚點
執行單位|光之島文化藝術基金會
協力夥伴|東華大學藝術創意產業學系 蔡子禕、許妤甄 、賴亞婕 同學
攝影|梁皓怡
#地方編輯 #地方行動 #從資訊到關係 #光之島青聚點回顧
光之島青聚點在地課程 https://changemaker.yda.gov.tw/Lesson?traspot=80&s_year=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