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風格自由擁抱想像力
☁️Web3電子書店及數位出版工作坊☁️

☁️Web3電子書店及數位出版工作坊側記☁️
文/蕭淳恩、黃雪琦
圖/梁皓怡、Liker Land簡報
20250208
第一場次-專題分享:「淺談分散式出版」
講者:LikeCoin 創辦人 高重建
【分散式出版實驗】
想做這實驗,是因為走傳統出版後發現身為作者無法知道買者是誰、通路各賣了多少,覺得過程蠻不透明。
實驗結果34天完售。21個通路。943買家。1024銷售本數。定價9.9美元
最後發現賣最多的通路是自己(意味著忠實讀者的支持非常重要,Liker Land特別適合已經經營社群的使用者。自己帶人進去,能獲得銷售較高的報酬。)
【內容保育】
這是在香港的特殊情境下特別重要的部分。在香港很多東西會消失。
介紹「作品指紋」好處:可以分散式發佈。用不同連結得到同一篇文章。可以避免伺服器收掉、內容流失的問題。也可以避免轉載時被改內容。
【對資訊自由的想法】
往常在某平台買的電子書,只能在某平台閱讀。但從用戶角度來看並不方便,而且萬一平台倒了就沒得看了。所以高重建在自己的著作上標註「版權所有,翻印不究」
高重建覺得,具公共性的內容,開放為佳。
蘋果日報在香港面臨警察搜檢。作為專欄作者,高重建呼籲蘋果日報趕緊將內容授權全面公開,讓內容得以永續。此呼籲發出二天後蘋果就被迫結束。雖然本次沒成功,但後續有數家公民媒體跟進,讓具公共性的內容,授權更加開放。
☆------------☆
第二場次-Web3 對談:內容創作與出版的數位轉型及參與學員提問
主持人:DTA 秘書長 黃玉華博士
與談人:LikeCoin 創辦人 高重建、Owl Protocol 全球業務發展負責人 高迪爾(Harrison Goldsmith)
Q:Liker Land技術上能否發佈微電影、Podcast?
A:影音部分,這兩者會期待有串流。Liker Land有自己選擇書的品牌定位。
Q:在網路上如何與TA緊密的黏在一起?
A:自己個人的經營才是基礎(社群凝聚力)。不能仰賴區塊鍊的連結能力,這只是加持。一直維持更新、發佈有價值的內容,才是根本。
Q:請問高重建先生如何經營自己的內容。
A:已經維持190週,一週只發佈一次內容。重點是維持。
Q:大家傾向在社群上瀏覽和閱讀,如何引導大家到好的內容平台?
A1:從社群導流到內容平台的工作要做好
A2:這是個大現象,就像環保一樣很難改變,會回到個人如何看待社群。高重建之所以不在社群積極發佈內容,是因為覺得社群並不公平,讀者即使追蹤,也未必能看到創作者的內容。
A3:覺得要精準找到TA,不用花費太多心力在不在乎核心價值的人。
☆------------☆
第三場次-Liker Land介紹
講者:Liker Land 技術工程師 黃雪琦
【對出版者的優勢】
1. 上傳幾本書沒有本數限制。目前一本書允許25MB以內。未來可能加大。
2. 出版者在上架內容時不需支付任何費用,雖然區塊鏈上的所有操作都會需要使用 Token 做為手續費,但likerland 會在使用者註冊帳號時綁定加密錢包,並主動提供所有 Token , 確保後續操作順利。
3. 讀者買書瞬間,分潤就會進到所有相關合作人的帳戶。
4. 一間實體書店可以透過書卡銷售電子書,並拿到分潤。
5. 出版者有辦法看到各銷售渠道比例,可以透過數據調整策略
6. 有打賞和留言機制
7. 可永久保存內容(也可以跟出版社合作上架絕版書)
【對讀者的優勢】
1. 可以拿到有作者客製簽名的電子書(電子書也可以有溫度)
2. 在Liker Land上看完可以轉贈、借閱甚至轉售,且轉售後的部分收益會透過智能合約,回到作者及出版社身上,達到長期收益。會在未來開發的BOOK3 APP閱讀器上發生。
☆------------☆
20250209
第一場次-介紹Liker Land出版案例
【法庭線案例】
香港法庭記者,報導法庭新聞,提倡公眾知識
在Liker Land獨家上架電子書,去年九月在社群上大力宣傳,五個月期間觀察到非常多支持者的湧入,26%打賞,五十萬台幣,有十一萬是來自讀者額外打賞。他們於是能拿這筆營收來培訓記者和維持營運。
【本土研究社】
香港民間非營利機構,關注土地使用和社會議題,刊物完全免費。但免費只是定價方式,讀者還是可以透過額外打賞支持這些默默付出的人。
【台灣飛地出版社】
去年出版了自主世界。是國外幾個區塊鍊作者的文章,被台灣區塊鍊讀書會看到,驚為天人希望翻譯過來。這本書涉及到非常多的原文作者、譯者和出版單位,分潤制度非常複雜的案例之一。證明所有為這本書付出的人都可以得到應有回報。
【董啟章】
早在Liker Land很早期便投入參與,提供許多寶貴建議。他的作品已絕版,但希望持續影響後世,所以參與絕版書上架
【高重建】
利用原有習慣平台吸引訂閱內容,再利用Liker Land出店子書來回饋付費訂閱支持者。
【其他在likerland書店發生的銷售策略】
1. 簽書留言版本
在書店案例通常會用限時發售的方式,因為需要一定的工作量,會蒐集所有讀者留言後再讓作者回覆和發書。
2. NFT技術可以打造獨一無二的數位書封。
可以動!甚至可以根據購買時間調整封面動畫參數,但需要跟技術團隊合作
☆------------☆
第二場次-Liker Land2025年展望項目(具體在台灣如何推動)
1. 升級到以太坊
目前全球最大最成熟的生態。擁有很多開發者和系統資源。支付方式更多元、曝光度更高。可以有更多粉絲經濟的可能、電子書的租賃等等。
2. 打造更直覺的使用者體驗
從多重畫面跳轉,改成一站式「區塊鍊自主上刊後台」。今年下半年有機會完成
3. 也會推出book3app ,能在手機閱讀。希望不只是區塊鍊和Liker Land平台的書。book3app 也會整合讀者的書籍借閱、轉贈、二級市場,讓讀者可以更自由的使用購買的電子書。
4. 鍊結與台灣地方誌合作(今年主要大力推動,GOOGLE基金支持)
希望保存地方獨特的重要性。並觀察到地方誌常面臨到的幾個問題,例如市場規模小,發行量低,難以長期運作、資金不足、推廣途徑受限。因此希望以區塊鍊賦予地方誌全新可能。
☆------------☆
第三場次-自由討論提問時間
Q 怎麼知道token夠不夠?
A 在頭像點擊進入帳號的設定後可以看到。
Q 是否有銷售報表可以看?
A 可以在後台看到即時銷售數據,支付平台也會提供金流報表,固定周期總結。
Q 分潤、收款機制可以再說明清楚一點嗎?例如:多久結算一次款項?款項都會自動匯入指定銀行帳戶嗎?每本書的分潤方式可能會不同,這是可以自己設定的嗎?售價現在都只能以美金為單位嗎?如果都是美金,收益若想換算為其他幣別,是否就會受匯率影響?
A 支付者支付方式是多元的,但以台灣而言,最後都是以台幣匯到出版者戶頭。
Q Liker Land 建立此平台,如果是免費提供token,那Liker Land從何收益?
A 有手續費。
Q 是否有可能跟在地特定的書店,設立區塊鍊電子書店的體驗區?
A 請見圖。
Q 上書到平台後,如何用一個花蓮的主題策展?
A 預計會幫花蓮做一個主題網頁。
Q 書本是免費的話,也需要支付費用嗎?
A 讀者若也沒有打賞,是沒有任何費用。但讀者如果有打賞100,支付平台就會收5%、Liker Land收10%,打賞不會有通路分潤。
Q Liker Land可以如何協助行銷?
A 行銷不是我們強項。還是要回到出版者自己。
Q 是否可以得知讀者年齡層等資訊?
A 我們是用email綁定錢包,但基礎可以獲得的資訊就是email和手機,不會獲得性別、年齡等資訊。區塊鍊是很保護隱私的。出版者應該是用內容和核心價值來黏住讀者。不能再用一般行銷設定的年齡層跟性別來思考。但每一個人都可以看到別人書架上收藏什麼書。作者可以看到讀者對什麼感興趣。
Q 出版社有審查機制,但平台內容是否可以分級?會有檢舉機制嗎?
A 我們不做任何審核。內容還是會被放上區塊鍊,但是可以屏蔽掉。Liketoken也可以當成投票權來使用,但目前沒有在前端提供場景使用。
Q 精選推薦的原因是什麼?
A 團隊成員固定有一段時間會決定要推什麼樣主題的書。
Q 未來是否有試閱功能?
A 會在我們的藍圖上,有一本書有做到試閱的功能,不過需要蠻多技術去實現,可以上傳試閱版本。目前不想增加上書的步驟,所以暫時沒有提供。
Q 是否可以主題式分類與推廣?
A 分類由出版方自行決定要在哪個分類。不過不是按keyword去呈現。
Q 經折類作品、上翻下翻獨立的出版品,是否有突破的電子書閱覽呈現方式?
A 可以運行一些代碼,可以做到跟網頁瀏覽類似的互動。不過目前平台閱讀器需要改進,需要很多時間調適不同載體呈現出來的效果。
Q 回頭打賞功能?是否可以針對作者、出版社來打賞?
A 這是很好的建議。目前沒有這個功能,但技術上做得到。
Q 如何讓讀者的留言也一起參與進去,成為作品的一部份?
A 高重建的經驗分享:眾籌跟預購,三個月後結算紙本跟電子比例。(設定三個月後發貨)紙本賣完後就只賣電子本。這幫人就像電影的credit,可以在電子上露出,包含留言也加入。這個其實就不需要什麼額外的技術。
Q 如何從這個平台選書並推薦,同時取得分潤?
A 分銷渠道都可以在上頭選書,並拿到自己的銷售連結。等於是在平台上開書店,並取得分潤。至於如何成為銷售渠道?只需要再連結支付平台,就可以拿到銷售連結。忠實讀者若協助推書,就可以拿到這本書的銷售分潤。
Q 上架的作品能否每個月版本更新,最後變成一本完整版本?
A 我們支持版本更新。舉例,先出一本只有一章的書,可以每個月更新,讀者每個月拿取新的版本,目前已能做到。也可以自己做一個collection(套裝內容),讓讀者以更便宜的價格購買。
主辦單位:Liker Land X 光之島 X DTA X 讚賞公民基金會
支持計劃:Google 台灣新聞數位共榮基金、nDX 台灣新聞數位創新計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