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習
風格自由擁抱想像力

自由小聚第二季01 |除了死,其餘都是擦傷|

活動日期│ 2023/03/13 19:00

◇除了死,其餘都是擦傷◇

分享人|小海

常常接受陌生工作形式的她,為何從來不怕萬一失敗?是對成功的標準太低,還是什麼神奇心態可以讓人不斷克服自我懷疑的焦慮。

人生中只有大學畢業時嘗試朝九晚五的工作兩年,之後為了旅行改由接案工作維生至今。長達十五年主要從業在文化活動與公共議題場域。收入不多不少、名氣不大不小,那是什麼誘因與價值支持著她選擇這樣的工作與生活,甚至樂在其中。

本季自由小聚第一場,光之島邀請到資深打工仔小海來和大家聊聊,活動前半段她將分享自己爆棚的安全感建構在什麼認知上,其餘時間則歡迎大家向她發問或彼此閒聊。

【自由小聚是什麼?】
➤ 一個自由工作者的聚會。3月13日起,每隔週一晚上7點到9點,我們將在這裡共學如何成為自由工作者,或是成為一個「創造自己工作與生活」自由的人。

【參與辦法】
地點:共享基地,花蓮市明禮路8號
時間:3/13,19:00-21:00
方式:無需報名與費用,只要當天來到現場直接參與即可。

 

【活動側記】文/小海

「一個人做夢,就只是夢;一群人一起做夢,就是真實。」A dream you dream alone is only a dream. A dream you dream together is reality. 所謂不切實際的事,關鍵並不在那件事,而是誰定義實際。人類在很長久的歲月裡並沒有專業分工、固定工時,所謂的實際就是面對生存與生活的真實現場。所以一週五天八小時的數字並不能代表實際,而是唯有你知道自己將精力與時間選擇在回應什麼樣的生存與生活時,那才真實。

然而,生存與生活是什麼,你真的想過嗎?「除了死,其餘都是擦傷」是本季第一場小聚來賓小海分享的一句話,這是來自日本超覺寺外的佈告欄書寫,在她第一次瞥見時就深感同理。

​別人的需求不是你的需求
​因為把死亡思考的很徹底,所以小海很難在意社會期待。從小她就常常問自己如果明天死掉,那今天有什麼遺憾嗎?「大多時候,不對,應該是從我長大記得的每一次詢問,我都覺得沒有遺憾。」小海也提到很多人擔心不符合社會期待就無法生存?事實上世界很大、人很多種、生存的方式很多,總有喜歡你和接受你的人存在,所以要努力的是找到他們,而不是用一輩子去回應那些根本不瞭解你、不珍惜你的人。

真正需要的沒有那麼多
一直生活在有限的物質條件下,所以小海花很多時間去學習如何讓資源發揮淋漓盡致。像是探索出自己為何快樂,以及快樂的程度隨著什麼原因遞減。了解後她為生活設計很多遊戲,例如適時地剝奪自由,有時強迫自己定點定時如上班族一樣工作。作為自由工作者,很多非物質的快樂會隨著習慣、慢慢不再感到高強度享受。「這是人性,了解就知道怎麼應對。」因此她自由接案十五年,可以一直在相同規模的物質條件下,卻始終有高品質的精神生活。
 
她也自嘲還好發現自己喜歡的是文具不是3C產品,因為當你的物質偏好不是被市場行銷塑造,就不會輕易被捲進消費心理鋪天蓋地的陷阱。「很容易滿足,因為欲望的啟動來自自己,不是外在環境刺激。」

面對不安全感的暫停
 同件事在不同人面前,有些人覺得正常有些人感到焦慮,不安全感是來自個人生命經驗累積成的觀點,而非事物本身樣貌。不過,這並不代表生命經驗帶來的觀點無法改變,小海分享自己面對「不安全感」時如何重塑觀點。「我會去問二十個人,他們對這件事的感覺是什麼?」因為喜歡聊天又充滿好奇心,因此大量觀察他人樣貌,成為重塑她思考框架的契機。「很多看法原來只是我從來不知道可以這樣想。」生命的精彩難以預料,現在你對事物感到熟悉穩定,誰知道明天改變成什麼?與其服膺於自己有限的視角,小海選擇暫停自我中心的判斷,看看別人怎麼做。

責任有限公司
自由之所以自由,不是因為無限;而是有限卻不感到被束縛。小海承認四十歲後比較認真面對責任的承擔,只是這些責任來自她的選擇,不是社會期待。「家人、寵物、自己的生理狀態。」比較明確她說出這三項,並且說明自己是先對「負責」定義了理想狀態,才開始去承擔,而非無限上綱的對自己道德勒索。

具體理解責任當中每個環節,才會知道自己在回應的不是焦慮而是真實現場。包括創造與家人有品質的相處時光,或是能夠持續進行的運動模式,當責任是有限的、可辨識的,你才能讓它成為生活裡的一部分。責任不是承擔,而是蘊含著你肯認的價值。

成為自由工作者對小海來說,一點都不是追求傳統社會裡想像的那種自由。許多人以為物質上的無所顧慮,或是心理上的毫無負擔就是自由,但小海認為真正的自由來自知道限制存在卻並不可怕,也無法左右你的選擇。

畢竟人活著只有一件事是重要的
那就是除了死,其餘都是擦傷。